科普园地

什么是卫星?

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或人造天体。天然卫星是指环绕行星运转的星球,而行星又环绕着恒星运转。就比如在太阳系中,太阳是恒星,我们地球及其它行星环绕太阳运转,月亮、土卫一、天卫一等星球则环绕着我们地球及其它行星运转,这些星球就叫做行星的天然卫星。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研制出了各种人造卫星,这些人造卫星和天然卫星一样,也绕着行星(大部分是地球)运转,它们在近代通信广播、天气预报、地球资源探测和军事侦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造卫星主要有哪些种类?

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区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太阳同步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轨道卫星。人们更多的是按用途进行分类,人造地球卫星用途广泛,种类繁多,有太空“信使”通信卫星、太空“遥感器”地球资源卫星、太空“气象站”气象卫星、太空“向导”导航卫星、太空“间谍”侦察卫星、太空“广播员”广播卫星、太空“测绘员”测地卫星、太空“千里眼”天文卫星等等,组成一个庞大的“卫星家族”。

人造卫星的形状和大小是怎样的?

人造卫星主要有两种设计形式。一种是圆柱状或鼓状设计。这类卫星长度为1到5米,表面覆盖着一层闪亮的太阳能电池板,它们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以供卫星使用。另一种是立方体设计,立方体的两侧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立方体边长的标准长度为1.8米,但是有的大型卫星足有一辆家用小汽车般大。

什么是地球同步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就是在距地面高度为35,786公里(通常说大约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其角速度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与地球转动是同步的。在地球上看,好像静止在赤道上空一样,因此也称为静止轨道卫星。

什么是卫星转发器?

转发器是卫星上用于接收地面发射来的信号,依靠卫星上的接收天线完成对地面信号的接收,并对该信号进行放大,再通过下行链路以另一个频率向地面进行发射的设备。一颗卫星可装有多个转发器。

什么是卫星地球站?

卫星地球站是一座装有电子设备和抛物面天线的建筑物,其中抛物面天线的指向可以进行调整,以便于接收和发射信号。各地的卫星地球站通过当地较小的子天线以及电话、电缆,与地面通信网连接。地球站中的大部分设备是由计算机控制并自动运行的。

什么是DBS直播卫星?它与DTH卫星直播有什么区别??

DBS (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 直播卫星,是装载了国际电信联盟(ITU)专门为广播电视传输规划的Ku波段转发器的卫星,其工作波段在12GHz以上。由于直播卫星的工作频率很高,发射功率也较大,因而用于接收的地球站(单收站)天线尺寸可以大大缩小,非常适于家庭直接接收。

DTH(Direct to Home)是同步通信卫星中利用Ku转发器进行的“直接到户”的电视业务和系统,由美国休斯公司在1993年前首创,它通过固定通信业务波段的Ku转发器工作。 DTH方式转发器功率较大,也可用较小的天线接收(一般在1米以下)。

什么是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satellite communication)简单地说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一个完整的卫星通信系统是由空间分系统,通信地球站,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和监控管理分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不受通信距离和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可在多处接收,非常经济地实现一点到多点广播式通信传输;电路设置灵活,同一信道可与不同方向地球站实现通信。

什么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卫星通信的多址传输方式,为全球用户提供大跨度、大范围、远距离的漫游和机动、灵活的移动通信服务,是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扩展和延伸,在解决偏远的地区、山区、海岛、灾区、远洋船只等的通信方面更具独特的优势。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按所用轨道,可分为静止轨道(GEO)、中轨道(MEO)和低轨道(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数字卫星电视系统是怎样工作的?

数字卫星电视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将数字编码压缩的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端的一种广播电视形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数字电视信号传送到有线电视前端,再由有线电视前端转换成模拟电视信号传送到用户家中。这种形式已经在世界各国普及应用多年。另一种方式是将数字电视信号直接传送到用户家中,即Direct to Home(DTH)方式。

何为雨雪衰?它有什么基本规律?

当电磁波信号穿过对流层时,其能量会因雨、雪、云、雾的吸收或散射而受到损耗,损耗的程度因信号频率、雨雪的大小及信号穿过雨雪区的路程长短而不同。因降雨对卫星传输信号造成的衰减随频率的升高而迅速增大,随雨量的增大而增大,随传播路程的增长而增大。 一般来说,大雨以下的雨量,对于C波段的卫星信号,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遇有大暴雨或暴雨时雨区的高 度又超过2km的情 雨衰对于C波段信号的损耗也会相当严重。

Ku、Ka波段的卫星信号,波长短,因雨、雪、云、雾引起的损耗明显大于C波段。大雨时,Ku波段上、下行链路的损耗可分别达到11dB和7.5dB以上;暴雨时上下行链路的损耗分别超过16dB、10dB

减少雨雪衰有哪些简易方法?

卫星传输的路径和特点决定了在卫星链路设计时进行雨雪衰耗补偿的三个环节,一是在上行站补偿上行链路的雨雪衰耗,二是通过卫星转发器补偿部分上行链路的雨雪衰耗,三是在下行站留出足够的雨雪衰耗备份余量,克服因雨雪衰耗造成的电波损失,避免产生通信中断。

什么是日凌现象?它对卫星传输有什么影响?

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位于离地球赤道上空约36,000公里的轨道位置上,与地球保持同步转动。因此,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在卫星地球站所在地的每天中午时分卫星将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直线上。这时卫星地球站天线在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对准太阳,使太阳产生的强大的电磁波直接投射在地球站天线上。由于太阳产生的电磁波频谱很宽,因此,对地球站来说,该电磁波是一个巨大的噪声源,对其所接收的卫星信号造成干扰从而使接收链路严重恶化甚至中断,这种现象即称为卫星通信的日凌现象”。

日凌现象是卫星通信系统遇到的一种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但日凌只影响卫星地球站的下行链路,不影响其上行链路。它每年均会集中发生二次,即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期间,每次约延续6天左右。每次发生时,卫星地球站会连续数天在同一时段内出现接收信号质量下降或通信中断现象。因此,为保证卫星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应准确预测出日凌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降低日凌现象对卫星通信电路的干扰。

什么是星蚀?

当太阳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经过地球赤道平面时,地球的阴影将遮蔽太阳对静止轨道上同步通信卫星的照射,使卫星的太阳能电池失去阳光处于只放电不充电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星蚀。

卫星IP广播是新一代的卫星数据广播方式,通过将数据打包送上卫星,再通过卫星下发至接收端,接收端使用PC卡/接收机和相应的接收软件接收。由于是广播方式传输,其带宽不受上网人数的制约,每个用户都能拥有同样的带宽。

国际电信联盟组织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国际电信联盟(ITU)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也是联合国机构中历史最长的一个国际组织,简称“国际电联”或“电联”。由法、德、俄等20个国家为了顺利实现国际电报通信而成立。时间为1865年5月17日,总部在瑞士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下设三大部门: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和国际电信联盟电信发展部。ITU目前已制定了两千多项国际标准。

国际电联的宗旨是:维持和扩大国际电联所有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合作,以改善和合理使用电信;在电信领域促进并提供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而且还要促进为实施所需的各种物力和财力资源的调动;促进技术设施的发展和设施的最有效运作,以提高电信服务的效率,增强电信服务的效用,并尽可能向公众提供普遍电信服务促进新电信技术向全球的普及;促进电信服务的利用,为和平交往提供便利。